2025年1月13日,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许景三教授和内蒙古大学韩晨辉教授分别作了题为“竞争性的超分子相互作用与功能性材料合成”和“基于皮克林乳液的催化加氢体系研究”的报告。
报告中许教授指出,在超分子化学领域,通常利用不同作用力的协同机制来制备具有优秀力学和光电性质的组装体系和材料。许教授团队从竞争性的超分子相互作用出发,深入探索了不同作用力,尤其是氢键与配位键之间的竞争作用,对超分子体系结晶和相变的影响,并详细阐述了研究所得材料的力学和光学性质。通过将Ag⁺引入三聚氰胺-三聚氰酸网络中,相变形成具有新型一维链状结构的配位聚合物,展现出更强的韧性和独特的光吸收性质。其丰富的研究成果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在场师生对超分子化学领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本次报告中,韩教授介绍了皮克林乳液上的固体乳化剂颗粒可同时作为催化剂载体将催化活性物种定位于相界面处,用于催化油水界面间的串联反应,尤其是电催化加氢反应。他指出,目前电催化加氢体系的发展仍然受制于有机底物在水系电解液中的溶解度不足、用共溶剂增加底物溶解度会导致溶液电阻增加、析氢副反应难以抑制、产物从电解液中分离困难等因素。针对这些问题,韩教授团队开发了基于皮克林乳液的电催化加氢体系,成功解决了上述问题,提升了原子经济性和能量利用效率,解决了电催化加氢中低水溶性底物催化效率难以提升的瓶颈问题,建立了将电化学活性表面由宏观二维平面拓展到三维空间的新方法。其精彩的报告内容为师生们在催化加氢体系研究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个人简介
许景三,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终身教授。2008年在吉林大学获得材料物理学士学位,2013年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13-2016年在德国马普学会胶体与界面研究所进行博士后工作。2016年获得澳大利亚DECRA资助开展独立研究工作。研究兴趣集中在超分子晶体、材料胶体与界面、光电材料与器件等领域。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Journal of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Edition, CCS Chemistry等发表文章150余篇。
韩晨辉,内蒙古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9年毕业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化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后在德国马克思·普朗克化学能转化所进行博士后研究。2022年12月以“骏马计划”全职加入内蒙大学,并于2023年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海外)项目。2024年晋升为教授,荣获内蒙古大学第十四届校长励学-青年教师奖。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The Higher Education Academy(英联邦国家)会士。主要从事电耦合的多相界面催化体系设计方面的研究,目前已在Nature Catalysis,JACS,Angewandte Chemie等顶级国际期刊发表研究型论文30余篇,综述2篇,获得专利授权3项,主持中共中央组织部青年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省部级项目等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