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在高机械强度毫米超粒子催化剂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研究中心在高机械强度毫米超粒子催化剂研究中获得进展,研究结果以Facile Fabrication of Robust Supraparticles for Spatially Orthogonal Cascade Catalysis为题,发表于国际重要期刊Angew. Chem. Int. Ed.,博士后薛楠为第一作者,杨恒权教授是通讯作者。

毫米超粒子(Supraparticles)是通过直接组装纳米颗粒而形成具有宏观尺寸颗粒制备过程无需添加粘结剂,工业催化和吸附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先后发展了溶液组装方法和液滴组装策略然而这些方法制备的超粒子尺寸通常纳米到微米范围,机械强度低,难以调控内部组分内部紧密程度及形貌,而且需要超疏水的基底材料

该工作发展了一种制备毫米超粒子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在液珠内部自下而上组装带相反电荷的纳米颗粒,制备了机械强度可达到50 N(每个颗粒承载力)的毫米超粒子远高于文献报道值,能够满足工业应用的需求。研究发现,纳米颗粒相互连接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显著抑制了液珠内部的液体流动和纳米颗粒的不均匀沉积,从而改变了纳米颗粒的组装行为,避免了“咖啡环”效应所导致的非球性形貌纳米颗粒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会影响纳米颗粒的堆积和机械强度,这些作用可以通过调控颗粒尺寸、电荷密度和离子强度进行精细调控。制备方法具有普适性和灵活性,通过在带相反电荷的二元体系中引入第三种纳米颗粒,可以制备出一系列三元毫米超粒子。基于该方法将含有酸、碱和金属位点的催化剂精确组装到毫米超粒子中构建串联催化剂,该催化剂固定床反应器中展现了出色的稳定性(200小时)的催化效率毫米超粒子催化剂机械强度在连续流动后也没有降低形貌内部结构保持完好的催化效率归因于催化位点既空间上接近空间隔离。该研究突破了现有方法难以制备毫米超粒子的局限性,为设计工业所需的高强度、多组分串联催化剂提供了新方法



高强度毫米超粒子催化剂的形貌及内部结构

该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B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5批面上基金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25342

TOP